活動人學院是 ACCUPASS 所舉辦的講座活動,本次活動感謝主辦方的邀請,活動家將協助提供內容重點整理筆記。
課程三的分享是獨立製作人的吳季娟,講者從製作人的工作範疇開始,透過自身經驗分享如何建構高品質的表演策展。
什麼是策展人/製作人?
講者認為製作人跟策展人的本質上是類似的,基礎上是一樣的,但策展人有更多的社會責任。所以吳老師很謙虛的認為自己是製作人,而他認為所謂的製作人有以下的定義:
- 有老闆的腦
- 秘書的心
- 對藝術家的照顧近乎保母
- 守護創作團隊剩餘麥田捕手
- 面對公家機關,盤旋溝通與耐心毅力奇高
- 面對觀眾市場,戮力開路、找路,通往更多潛在入口。
身為一個製作人,有一些永遠的功課:
- 職人精神,使命必達,從做中學
- 團隊合作
- 魔鬼藏在細節中
- 溝通橋樑
- 同理心,將心比心,換位思考
- 從錯誤中學習
- 隨機應變的能力
對吳老師來說,要成為一位好的藝術行政工作者,需要具備藝術行政工作者的職人精神,有使命必達、奮不顧身的決心,才能夠好好的完成每次的任務。吳老師認為要當好一位製作人,最重要的就是陪伴藝術家做創作。
陪伴是不變的製作準則
吳季娟
並且,永遠要有第三隻眼來看這件事情,畢竟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細說自身經驗與心得
筆者認為吳季娟老師是一位說故事的人,像是一本充滿故事的書。在這場演講中,吳老師用他自身的經驗,訴說他在藝術路上的點滴,以及在這些經歷中,他認為學習到的亮點。
一、白雪綜藝劇團
- 開始了解什麼是表演藝術
- 第一個製作
- 藝術和通俗
- 跨界,跨什麼界
- 不同的觀眾族群
- 挖掘各種題材與演出形式
二、北藝大戲劇學院的製作
- 與師生創作者工作
- 2002-2007年不間斷的製作執行
- 有限的資金(北藝大只給6萬),無限的人力(一個聚可以最少一百人)
- 教學和實務之間(理想與現實之間)
- 熱情與初衷
三、關渡藝術節
- 第一次藝術節規劃與執行
- 國外藝術家聯繫與接待
- 行銷宣傳規劃的實踐
- 單一製作變成多個作品製作
- 團隊分工絕對重要
- 內在壓力的平衡與釋放
四、廣藝科技藝術節
- 校外第一次大型活動規劃
- 展覽與演出,活動同步
- 時間永遠不夠
- 資金永遠在調度
- 人脈累積
- 資源要找
- 對的合作團隊(人)
- 分工概念的重新建立
五、狠主流<空的記憶>
- 第一個科技表演藝術作品
- 周東彥與周書毅的創作
- 用作品說服
- 滿足資助者:資助者說覺得錢丟到水裡,後來助教說「去拿獎」,後來試試看就拿到國外的金獎。(美學觀念比較適合西方,所以他後來從西方走回台灣)
- 科技與表演藝術合作彼此間的溝通方式
- 和廠商之間的永續經營
- 成本降低概念
- 各組人力時間的整合
六、數位表演藝術節
- 文化部主辦,廣藝基金會承辦
- 首次校外藝術節規劃與執行
- 2012-2016
- 認識台灣當代新媒體藝術家
- 整合個表團行政技術資料
- 籌組技術團隊
- 場地適應與行政調度
- 經費運用
- 硬體資源調度
七、兩岸小劇場藝術節
- 廣義基金會主辦
- 首次與大陸藝術家團隊溝通
- 繁瑣的文件申請過程
- 兩岸劇場認知上的不同
- 技術整合的不容易
- 親力親為之必要
- 票房的推廣
- 永遠的朋友
八、Yes! Try Out!
- 首次以策展人將議題提出邀請藝術家參與
- 觀演關係的各種可能
- 創作者的多樣呈現可成
- 策展與製作的差別
- 從製作行政,變成創造製作
- 建立論述,闡述觀點的重要性
- 延續與下一步
九、嘉義戲劇節
- 回故鄉的第一步
- 意外的賠了三十萬
- 策展與製作及藝術節大誠
- 南北表演藝術的觀念落差
- 溝通再溝通
- 放棄與堅持的一線之隔
- 使命與責任
- 開啟返鄉的更多思考
十、嘉義藝術節2017
- 藝術節的策劃與論述的建立
- 地方政府文化部門的溝通
- 北部的票房紅牌到南部的慘賣
- 從有限資源,分配不均找到更多執行可能
- 自己更近一階「升級」
十一、狠劇場<光年紀事>
- 首次和外國製作交手
- 長達三年的創作製作期
- 北藝大首演
- 遠征的心理與生理的準備
- 異地駐地創作的各種狀況
- 合作,彼此要有認同感
- 文化的差異
- 作品遇到的臨時應變
十二、兩廳院30週年<眾聲之所>
- 集奘科技表演大誠的大型戶外活動
- 林強的概念與堅持
- 兩廳院的觀念
- 參與者的認同感
- 應變和整合
- 下雨了有時更美
- 後續
十三、汕頭大學 <新潮藝術季>
- 三檔台灣科技表演藝術作品
- 一年的規劃聯繫
- 大陸的慢,與台灣的快
- 技術整合的重要性
- 抗壓力之高
- 與藝術家的朝幕相處,建立的革命情感
十四、白晝之夜2018
慘賠百萬,因為政治因素導致本來要贊助的廠商都抽手。
十五、香港週
十六、果實30演出創作計畫<你好嗎?>
反思與自我提問:陪伴是不變的製作準則
吳老師認為回到主題「建構高品質的表演策展」來說,最重要的是每個人自身的想法。他認為他沒有辦法透過他的經歷講出一個建構高品質的表演策展的步驟,但他希望在場的朋友聽完他的故事後,能了解「陪伴,是不變的製作準則」。
最後吳老師提供了一頁簡報,當做大家回家後的「回家作業」,這份作業不用繳交,但要自己認真的思考一遍!
吳老師認為透過這些問題,在跟自我對話的過程中,能學習到很多建構高品質的表演策展的想法。
紀錄:連英佑 Andy
編輯:陳伯麒 Boky